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鄉 健太郎的演講筆記

這一篇欠太久,要趕快給大夥兒一個交代。

在鄉教授的演講中,重點是要教大家如何寫好故事劇本,強調的就是如何寫好scenario的作法。假設大家都知道劇本故事對於產品與創新的重要性,這一套可以說是進階版的操作手法。從一個現有的、一般性的描述中出發,去截取活動的架構,換句話說,就是動機。再由動機去反推活動與動作,亦即活動劇本互動劇本的轉換。也在這活動結構簡化與發想發散的操作過程中,達到使用性創新的目的。

首先,鄉教授就以某一個產品的使用性為基礎,建立原始的劇本故事應有的結構,並加以分析,以下是劇本故事應有的五大要素:

  1. 產品
  2. 使用者
  3. 目標
  4. 活動:(完成度: Effectiveness、效率: Efficiency、滿意度: Satisfaction)
  5. 環境

其中,產品、使用者、目標、環境,就一般性的寫法來說,所去不遠。可是活動的部分,就有很大的差別。鄉教授所提出的,序列性動作的記錄,當然是理所當然的開始。可是除此之外,更要去強調其中完成度、效率以及滿意度。原則上,第一步就是以自己的經驗去描述一個產品的使用經驗。以手機設定鬧鈴為例,劇本如下:

乙醬要用手機在睡前設定明天清晨的鬧鈴時間,因為工作的緣故,必須往返台北與新竹,為了要搭上早班交通車,乙醬必須設定鬧鈴時間,才可以準時起床,並且不錯失搭車時間。於是乙醬躺在床上,拿出自己的手機上作設定。打開手機主目錄,進入日常工具中,找到鬧鐘設定選項,點入鬧鐘,發現鬧鐘可以設定五組鬧鐘,由於不了解鬧鐘重響機制,最保險的方法,就是把五組鬧鐘都設起來避免賴床,也就是說愈定要在早上6:10起床,五組鬧鐘的設定就是:6:10, 6:05, 6:00, 5:55, 5:50,這樣即使賴床,也可以確保鬧鐘會至少響五次,直到非起床不可。點入第一個鬧鐘,顯示開關選項,選到開啟模式,接著就可以鍵入第一組響鈴時間:05:50,使用Softkey鍵入儲存,第一組設定則大功告成,接著以同樣的程序輸入第二至第五組的鬧鈴時間,鬧鐘設定便大功告成。工作本身並不複雜,不過要一次設定五次鬧鐘還真是令人疲勞的事情。

在這裡,產品是手機,使用者是乙醬,目標是在床上、目標:設定鬧鈴、完成度:設定鬧鈴完成,但是對重響機制一無所知、效率:重覆動作五次、滿意度:重覆令人疲,環境則是在臥室中。接下來,是第二階段的簡化。簡化的第一步就是先把所有與現有的物件與介面相關的文字標出來並刪除掉,藉此簡化故事結構,改寫原始劇本如下:

乙醬要在睡前設定明天清晨的鬧鈴時間,因為工作的緣故,必須往返台北與新竹,為了要搭上早班交通車,乙醬必須設定鬧鈴時間,才可以準時起床,才能不錯失搭車時間。於是乙醬躺在床上開始作設定。為了避免賴床,最保險的方法,就是設定五組鬧鈴,五組鬧鐘的設定就是:6:10, 6:05, 6:00, 5:55, 5:50,這樣即使賴床,也可以確保至少還有五次的機會,直到非起床不可。

從原始劇本的描述,改寫時去除產品、介面與物件的劇本,大體上就是所謂活動劇本了。在簡化的活動劇本上,再去把可能的新科技與產品機會加回來,就可能會產生新型態的活動,或者是新的使用模式。如果產品是電視相關物件呢? 數位電視、遙控器還是有其他可能? 以如此假設再去把活動的互動性特質補上,則可以產生新品種的互動劇本。活動劇本與互動劇本的轉化,是一種抽象與具體的轉換,在來來回回的過程中,總是可以去回顧,並且找尋到更簡化,或是更抽象化的問題劇本,如下:

乙醬要在睡前設定明天清晨的鬧鈴時間,因為工作的緣故,必須往返台北與新竹,為了要搭上早班交通車,乙醬必須準時起床,才能不錯失搭車時間。並確認即使賴床,也一定會在時間內起床。

這樣對於相對的新產品與新科技,就有更多容納的可能。也更能供從抽象的活動中去發展其中的互動設計。

鄉教授演講的筆記大約如此。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補充說明的是:乙醬設鬧鐘劇本是在鄉教授的工作坊中,乙醬依照操作規則,自己杜撰的,並不是鄉教授的原始案例。(這樣才不會有著作權和抄襲的問題吧!!)

鄉教授對於乙醬設鬧鐘案例的活動簡化與相對的互動性衍伸,有一個相當crazy的ideas:話說可以在自己頭上固定6:10分叫我起床的便利貼,接著自然會有好心人士的力挺幫忙。像是辛苦的老婆大人。

Buxton’s Design Principle總結:

“Do Smart things with stupid technology today, rather than wait and do stupid things with smart technology tomorrow.”

乙醬額頭上的便利貼,是一個幽默有趣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