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訂便當

訂便當管理系統 - DinBenDon:
http://dinbendon.net/

訂便當也可以經營社群,證明有人性考量,就會有需求和市場的利基。訂便當是華人社會辦公室文化的一大特色,卻不見得是企業主在眾多事業中,願意投資的基礎建設。好的定便當系統,說不定可以成為華人社會中,各大企業人性化管理的標竿。也許有一天會見到企業首頁的員工福利欄,如下:


"本公司以顧客為尊,員工福利至上。公司附設24hr健身房、交誼廳、洗衣房、托兒所以及完善的訂便當系統..."

希望趕快看到圖片並茂Din.Ben.Don便當網。另外,不知道便當哥是否有考慮發展可嵌入企業內網門戶(Portal)的免費元件,並提供企業適度的內控機制,像是除了董事長以外,不准訂新台幣500元以上的便當...等。便當哥則以流量計費。

"說不定可行哦?" 乙醬點火,小乙醬搧風。
發佈文章

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流程才是知識資產

(感謝YC將乙醬不成器的小文,彈缸兼鈑金,大修而成ZDNet Taiwan名家專欄一文。拜謝貨真價實的名家YC orz...!!)
「知識經濟」這個辭政府民間都在談,因此這次就來談談知識與流程的關係吧。要說到流程與知識,我舉兩個小遊戲來切入說明,流程與知識形成的關聯性。

連連看

小姪女最愛的課外讀本,在眾多的基本國字、注音符號及繪本彩圖中,總隱藏著一些可愛的小遊戲。”連連看”是一種在無數標著數字的小點間,一邊數著數兒,一 邊將點點相連,然後可愛的海豚、老鷹、長頸鹿躍然成形。我那小姪女正在練習的是將抽象的數字化成造形,透過一定的順序規則將內隱的圖像(目的)具體化,在 遊戲的過程中,流程的精髓悄然體現。

拼圖

小姪女玩大型拼圖時,依稀有著一些不成文的方法:第一、先依照顏色做大體上的分類。第二、找出四個角落並且盡可能的先組織邊框。第三、分頭進行小區塊的建 構。第四、金剛合體。第五、最後進行剩下空缺部分的小修補。萬事起頭難,玩拼圖也不例外,當部分拼圖被組織起來後,事情就變得有跡可循。

這些為大家所熟知的益智遊戲類型,無意間呼應了趨勢大師約翰奈思的說法:「未來就像一個拼圖,未來就架構在我們已知的片段中。的確,知識就像一塊塊的小拼圖,將彼此分離的片段重新連結起來,才能形成有用的組合。

隨著全球化的商業行為發展與步調的加速,這種跨地域甚至跨企業的商業行為自然不再是如傳統英國東印度公司那般靠著書信電報就能掌控。在工作流的平台上,每 個人工作產出都可以互相連接,協同合作。因此,人類能夠營造虛擬的全球性辦公室,不受限於國家和區域,同時進行內包(Insource)與外包 (Outsource)作業,甚至擴及全球化層次,進行24/7/365(每天24小時、每週7天、一年365天)不間斷工作。

大家都知道,專案要有計畫,公司要有目標。但是,Web2.0的時代,在搜尋引擎(Google)、部落格(Blog)和維基百科(Wikis)興起,知 識普及卻也造成資訊氾濫。在這個知識工作密集的全球化社會來說,知識與資源俯拾皆是,IT從業人員卻仍感嘆寶貴的知識因為不知道如何運用而浪費,有用的資 源卻苦無明確的指導流程來加以整合成為有效的獲利模式(流程)。

整合片段的知識

零零散散的知識常常無法有效為人所用,往往只有可以深化、平行成長並且經過相近領域間整合之知識,經組合應用後才能較有效的成為有用知識。好比說,種植知 識是由對於天候、植物、病蟲害、灌溉等獨立知識所組成,料理知識是由材料、佐料、蒸煮炒炸與美感拼盤等組成。而有了種植與料理知識的合作(當然還有些其他 領域的參與如運輸、保鮮、販售等)才有了美味的大餐供我們享用,而適當的流程正是架構零散知識形成知識資產的重要工具。

在執行計畫,實現目標的同時,企業在長期累積與調整中逐漸形成具有代表企業核心價值及企業文化的流程,這些流程就是公司的知識資產。

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提及推平世界的第三輛推土機,就是根據XML語言及SOAP傳輸規範,這類技術所開發的工作流軟體 (Workflow)平台使系統、個人、組織之間,皆能夠有效連結、互動,並協同作業。利用網路分享的數位化文字、資料、音樂、圖片等資訊,使得個人作業 更能極致發揮。

甚至連處理單一或少數部門內流程的Wf系統也不甚合用,而需要能更進一步跨部門、跨系統甚至涵蓋跨企業B2B考量的BPM系統才有辦法滿足如此的需求。

BPM與KM也正是因著這樣的需求而崛起,兩者強調的重點不再是神奇的”資訊科技”或是「別家企業如此故我也應如此」的資訊SOP(ERP是最明顯的例 子,ERP的Best practice與SOP固然協助許多企業拓展眼界改進企業體質,不過在許多地方也相對的限制了許多特殊性與獨創性的可能。),而是輔助企業建立各自獨特 利基所在的企業流程與商業知識。

具體而言,BPM可以協助企業建立知識文件庫(Document Control Center),將企業的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諸如:標準作業程序書(SOP)、企劃書、原始程式碼、設計圖、操作手冊、報告書、營運報表…等,藉由一系列的創新發想、建檔、驗 證、保存、管理,藉以建立可及且有用的知識,即「知識資產」。

更進一步的,企業也可以藉由BPM進行全面的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將知識資產的生命週期完整掌控,進而分享、傳遞與創新,並經由持續應用、研發、創造與再生,厚植企業知識資產、增加產品價值與服務創新的機會。

對於企業隱性知識(Implicit Knowledge),像是個人經驗與產業Kown-How也可以藉由BPM來達成知識揭露與實體化的功用,留言版、論壇、討論區、部落格、企業維基都可 以活用於企業之內部門戶(Corporation Portal),再經由不同的獎勵方式、審核機制,使得知識活化事半功倍,提升企業持續的競爭力。再者則善用現有之國際標準,如:ISO作業流程,也有助 於實現企業與國際同步接軌的要求。

除了內部知識以外,還有更多的外部知識可以納入企業的知識資產,如: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以及B2B商業模式等…不勝枚舉。

BPM=KM?

讀者心中可能會有OS:「那KM和BPM有何不同?」,如同KM業者強調的,KM與CM(content management)的差異在於知識的價值是存在於產生的過程而CM儲存的僅有結果。光看到結果若下次狀況有變仍是不見得能知道該要如何產生新的結果來 應變。而BPM所管理記錄的這個process的過程,才是下次狀況有變時能學習該經過如何的(諮商)程序來產生所需的應變結果。

這也說明了,為何平常我們所常聽到的是【複製成功經驗】而不是【複製成功結果】,因為真正的價值與知識是在經驗過程而非結果,光想複製結果而不知應變那就 像東施效顰一般。好比所謂葡式蛋塔效應,就是因為太多人光是學結果(賣葡式蛋塔)而不是學經驗(如何選定要賣葡式蛋塔,選定後如何利用大眾傳播的力量鼓動 風氣形成風潮,又如何利用群眾心理讓大眾隊排越長越想買)所致。所以我說,流程(過程)才是知識資產。

http://www.zdnet.com.tw/enterprise/column/bpmtalk/0,2000088808,20126791-1,00.htm

冰山在融化

作者: 柯特 (Kotter, John)
出版者: 聯經
出版日期: 2007
ISBN: 20079789570831313

"遷徙生活很有趣,可是家在哪裡,蘇茜?" 湯姆,這很簡單:"家就是你所愛的人待的地方"


這不是一本言情小說環保書,但這段對話絕對是乙醬在本書中最愛的經典。

柯特先生所提出擁抱變革的想法與報行程序,值得所有變革者的借鏡。即使有切、格拉瓦的烈士熱血與親親如晤的人間大愛,稍有閃失,變革變革命。以下:
第一、建立危機感;第二、成立領導團隊;第三、提出願景;第四、溝通願景;第五、授權員工參與;第六、創造近程成果;第七、鞏固戰果並再接再厲;第八、讓新做法深植企業文化中。

全書以寓言行文,字裡行間流露對企業文化的洞見與觀察,是很好看的經營管理書。對號入座時,別忘了隨時舞動自己的"快樂腳"。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7293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消失的黑桃Ace


2004-05年間軟體業界廣為流傳的插圖,原作者已不可考,只好隔空捉藥,順便與亡佚的原作者致意。

顧客的需求,可以很簡單。然而,求好心切的人們,總是把它變複雜化了。舉凡:專案經理、系統分析師、工程師、商業顧問、文件寫手、行政與產品支援等...沒有人不想把產品做好,讓顧客滿意,並為產品及服務提升價值。但是,對需求誤解,就像一手好牌,卻少了張王牌黑桃Ace。百般無奈,即使黑傑克仍得感嘆同花大順少一咖。

後記:乙醬發現消失的黑桃Ace就坐在屁股下。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體驗經濟第(一)擊

BabyBoss 職業體驗任意城
http://www.babyboss.tw/

加贈打油詩兩枚。

京華七層樓,職業体驗所,千坪家家酒,集合辦公伙

五才以上,八百大洋,九點開門,九點打烊。

小乙醬才五個月大,還不能進場。(泣...)

錯把建議當需求

產品設計中,客戶需求(requirement)的發掘,有各種不同的形式與方法論。當然,最直接的就是與客戶面對面的討論。最天上人間的case,就是讓顧客直接告訴我們需求(如果他們真的知道的話 :P)。

"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在產品設計上也是成立的。然而,更好是稍加推敲為"顧客的需求永遠是對的",但顧客的"建議"卻不一定。與客戶的互動,應該著重需求面的探討,而絕非建議的蒐集。

舉個例子來說,最近C客戶對於P產品的工作歷程列表,並不滿意。因此,C客戶建議將歷程視覺化:把原本表格(infomation table)中的欄位項目,改成橫式的節點圖形。客戶對資訊視覺化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客戶把需求以設計建議來表達時,設計者應該去分辨其中的差異。事實上,歷程記錄眾多,會導致橫式的節點圖形產生回折現象(wrapping),破壞節點圖形的可讀性。另外,還很可能會造成過多橫向推移(horizontal Scrolling)的狀況。真正了解顧客需求後,應該要做的,很可能是維持原本直式表格,但將原本表格的內容,化為更視覺化的群集,符號與圖式的呈現方式。這樣產品的強化(product Enhancemt),可以達成客戶對資訊視覺化要求,也省卻了RD為單一客戶客制化勞動。而原本折回現象與橫向推移的狀況都不會產生。

從事設計前端的設計研究,對於客戶需求的解讀,尤其應當謹慎為之,別錯把建議當需求。

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哺乳量測翻譯機

迷在"milking your son",說起餵奶時,親餵與瓶餵時的差別。迷說:瓶餵時,可以確認每餐的奶量,也可以避免小乙醬吃得不夠,吃得不飽的哭鬧。親餵則正好相反,迷總是無法知道小乙醬吃了多少,依偎在迷胸前的小乙醬可能是撒嬌、嘻戲或是乖乖地解決民生大事。新手媽咪總是要耗神費力揣測,還得怕怕小乙醬吃得不夠,餓著了。體貼的乙醬馬上職業病上身地說:"如果設計一個簡單的裝置,在哺乳時偵測寶寶吸吮流量與頻率,再加上寶寶舌頭的位置,來判斷小乙醬的身體語言。這樣會不會對你有幫助啊?"迷不假思索,斬釘截鐵的說:"不會!我和小寶貝的溝通不需要外力的輔助,我還是寧願用猜的。"乙醬滿懷感動。

真切的情感交流的確可以是如此純粹,滿腦子科學技術懷抱淑世理想的人種,或許可以重新歸零思考。如果有人對乙醬以上產品提案有興趣的,可以先google一下貓言狗語翻譯機。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OOBE(Out-of-Box Experience)

"Actually, the rest of me is in some other boxes, I'll meet up with you later." ~ PC guy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抽屜使用者經驗

伺服器? 就是那些機房裏一個個像衣櫥,抽屜很多的玩意兒。
跳脫軟體經驗的角度,看看要怎麼設計伺服器"硬體"的使用者經驗?
D公司的M先生告訴我,就先把伺服器當抽屜吧!
看看抽屜:
a. 大小、形狀、重量
b. 拆卸的方法
c. 擺設的位置
d. 施力與推拉的阻力
e. 卡榫的聲響
f. OOBE[wub]: out-of-box experience
g. 未完待續

原來如何設計抽屜使用者經驗,大哉問...

2008年2月15日 星期五

台客KTV

2005年秋,乙醬與互動達人Daniel和Scottie六手聯彈,聯合出擊。台客KTV電子裝置互動「機」,於焉蛋生。當時還沒有布落格,所以趁乙醬開門,趁熱偷偷PO一下。

下面的聯結有詳細的創作說明,與裝置圖解,加減樂樂看:
http://www.nightmarket.org/tktv/index.htm
大標:T-KTV : A Phatic Communication Machine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優使性

優使性筆記的Slides,浩浩蕩蕩188頁~~~(大姆指啦!!!)
http://blog.yam.com/user/usabilitymax.html

唬嚨客戶的教戰守則


很有意思的演講內容,想不到設計界也有詐騙集團!?
知已知彼,別隨隨便便被唬嚨了。


Dan Saffer -- How to Lie with Design Research
24 min 52 sec - Sep 21, 2007

Description: Dan Saffer at the sixth annual IIT Design Research Conference, held September 21-22, 2007 at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cago.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403062554539062819&q=Design+Research+Lies&pr=goog-sl

設計研究唬嚨客戶的教戰守則:
補充最後一條,
『喂!貴公司總經理的兒子現在在我們手上,限你在二十四小時內確認本提案,否則,嘿...嘿...嘿...』
(我保證:還沒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