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角色扮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角色扮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兒童旅館

未來兒童旅館報導: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71702+112007122600407,00.html#

悠活兒童旅館:
http://www.yohokidshotel.com.tw/

大人愛薇閣,小朋友也有專門為兒童打造的親子渡假旅館。不過如果有角色扮演的遊戲經驗就更好了...

"軍曹您好,歡迎您回到藍星。"
"我要Check in。"
"請問有您有預約嗎?"
"有的。"
"跟您要一下藍星信用卡。"
"好。"
"您的鋼彈已預約設定完成,防護罩已啟動,請至xxx號星球,感應萬能手環,即可開啟防護罩。"
"那有附早餐嗎?"
"有的,我們有炸雞,排骨,蔬菜沙拉口味的原子膠囊。"
"那吃得飽嗎?"
"是的,軍曹,我們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原子膠囊。"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角色扮演

日前,與L小姐隨意走進某Cosplay女僕店聊聊公事,一進門店員禮貌地說:「歡迎光臨。」「不是應該說:主人你回來了?」乙醬心中OS10pm,店員靠近說:「我們要打佯了,麻煩請您先結帳。」乙醬經驗再度扣分,Cosplay專業不及格。

1. 策略:無論是80/20抑或是長尾理論,都必須先摒除「一般使用者」(general user)的觀念,鎖定特殊使用族群,”One size fits all.” 反而會帶給使用者額外選擇的壓力,其實使用者只想要他們想要的東西。不要誤認為自己就是「標準使用者」(typical user),我們其實是「潛在使用者」(potential user),但不一定是「標的使用者」(target user),角色扮演可以讓自己抽離原本熟悉的環境,來重新思考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常用的「使用者群相」(user persona),就可以達成這方面的目的。

2. 流程:角色扮演的目的之一,是要設計與設計研究者能夠去設想使用者的場景(scenes)和情境(scenarios),或許可以經由設計前期的觀察研究,來實際建構標準使用者的生活空間、形態與活動場景。腳本式設計方法(scenario based design)在這裏可以實際的運用,找到產品可能性,改善其產品經驗,或是大膽的提出全新體驗的宣言。或許是「減法設計」或許是「混搭原則」,設計應有所本,這一本即是劇本。

3. 工作:在產品設計研發過程中,創意的發想,絕對是體驗設計中最重要的一環。形式的表現可能在於其次,要怎樣讓使用者在自己的舞台上,體現產品經驗與價值,可能才是重點。最好的設計,有可能如同Las Vegas極端寫實的差異性體驗,也有可能靜謐隱形(invisible),因為產品已經徹底的融入使用者的生活經驗中。

4. 產品:產品自己要能夠說故事,或者用故事來加強產品與使用者情感上的連結。後者,若為消費性產品,市場行銷活動不可或缺,前文2%的愛情是極佳範例。前者,則必須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使用相同的語言,創造統一的質感,傳遞一樣的信念,或許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態度吧!

5. 顧客:回歸到顧客的感受,從初級商品、商品、服務到體驗,顧客的參與程度是不同的,舞台上表演的演員可以自由與台下觀眾作最直接的互動,甚至於因此脫稿即興演出,這就是舞台的魅力。設計者別錯失自已當顧客的經驗,何妨學學科技頑童沃茲尼克大排長龍,只為一睹iPhone風采。也許排隊6小時的經驗,是iPhone經驗的重要一環。想想看路口的蔥油餅,不用排隊還會不會一樣好吃?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體驗經濟第(一)擊

BabyBoss 職業體驗任意城
http://www.babyboss.tw/

加贈打油詩兩枚。

京華七層樓,職業体驗所,千坪家家酒,集合辦公伙

五才以上,八百大洋,九點開門,九點打烊。

小乙醬才五個月大,還不能進場。(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