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市民"不要亂丟垃圾以及果皮紙屑"-互動式的垃圾桶設計:無底洞。
不論是"你丟我撿"或是"你不亂丟,我不用檢"的宣傳口號,都勝不過一個用心有趣的設計。
台北市似乎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台北市區很難找到垃圾桶,就算找到垃圾桶,通常也是滿的。台北市的問題是要怎樣減少市民丟垃圾(丟自己家裡的垃圾),參考前文給愛莉絲。
感謝L小姐介紹的"Piano Stairs"@福斯汽車所贊助的"趣味理論"專案:http://www.thefuntheory.com/,funtheory還有很多有趣的設計案例。藉由提供功能以外的趣味性,來導引的使用者行為,令人想起小便斗上犧牲小我的蒼蠅,強力推薦。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我家的設計師

同樣的創意,卻以不同的面像呈現。mydeco以家具販售為利基,提供線上簡易的3D空間塑模和家具"拖拉擺設",讓使用者可以運用3D的呈現,預覽在自家空間擺設的樣貌。把滑鼠放在家俱上,就可以浮現家俱的售價與規格。即使不購買家俱,Ren好的圖也可以與大家分享,即使家裏沒有專業設計師,使用者也可以個人化,個性化地表現自己的創意。建模的程序大致上是:建造(Build)、粉刷(Furnish)、裝飾(Decorate),也就是建牆面、拖 拉式開窗開門、鋪地毯,指定牆面質感,最後擺上家具就大功告成。在使用上,建造的部分應該還是最難的,這似乎也和當初F先生遇到的問題相似。目前,mydeco也並沒有完全解決初級使用者的使用性問題,建模的程序還是頗複雜,似乎還是要專業設計顧問才能熟練地使用,"家家都有建築師"在這裡看起來還是浪漫的想法。
曾經建議F先生,行銷系統家俱(優美)或者居家家俱(IKEA)的契機,目前還是一塊待開發的市場。同樣的概念如果以增益實境(AR),由設計顧問在現地施行。藉由擺設可辨識的符號紙片(像是virtool之類的概念...),這樣就可以跳過使用者建立房間3D模型的困難了。
這樣也許可行??
參考mydeco網站: http://mydeco.com/rooms/planner/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UI Gathering 2009 十月

http://registrano.com/events/uigathering103109
十月三十一日舉行,十月二十一日開始報名,是數位建築與互動空間相關的課題。不過,這回我是沒法參加了。
主題是: "智慧建築:人與空間的完美互動"
這次的主題,預期和平面的軟體與網頁UI,應該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參加前最好要有心理準備。不過從空間的相度來看,互動的觀點,無疑的會是另一種設計思考的養分,從2D介面到3D的可觸碰空間互動元素,對GUI設計而言,絕對是另類的觀點。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CAADRIA在台灣
CAADRIA研討會,今年4/22-4/25在台灣舉行,由雲林科技大學主辦。對於從事互動設計、介面設計與數位建築的同好,應該並不陌生。
2009年主題如下: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 Integration, Intuition, Intelligence
http://www.caadria2009.org
景氣低迷,應該是重新回學校溫故知新,讀書複習功課,陶冶學術研究氣息的好時機。:-P....
2009年主題如下: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 Integration, Intuition, Intelligence
http://www.caadria2009.org
景氣低迷,應該是重新回學校溫故知新,讀書複習功課,陶冶學術研究氣息的好時機。:-P....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關鍵設計報告

作者:Bill Moggridge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2019
很不錯的參考書,細數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時刻,關鍵人物的關鍵設計。尤其是Xerox時期的創意努力,圖文並茂,是近來整理最好的一冊。不過,即使是大師也可以很愛國,後全錄時代的整理,似乎有點在吹捧自已人的感覺。歐陸的部分,乙醬覺得看懂一半就可以了。
對於IDEO的Method Card,似乎是很有趣的出版品,不曉得那裏買得到?剛好比Poker少一張的套卡。
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花枝招展
台客三人組之Scottie最新力作 :
Motivational Sense Organism
http://computation-emotion.blogspot.com/
如果覺得盆花無趣,塑膠花呆版,
"花枝招展",可以呈現仙人掌與捕蠅草的生物特性,
充滿性暗示的主題。
從畏縮,了無生氣的枯槁,到對於肢體、氣息、動作的敏感,
預告了誘惑,吞噬,才得以自我延續。
然後枯竭, 再為重生設下新的陷阱。
Scottie, 這樣的詮釋可以嗎? 這可不是富民厚生的主題喔!
乙醬一講: "Motivational Sense Organ". 祝福Scottie得大獎。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未來"花生糖"

- 通用設計展
http://sensingthefuture.net/
時間:7月1日(一)~7月5日(六)
- 認識通用設計
通用設計的對話分享
時間:7月5日(六)
地點:政治大學商學院-1F國際會議廳
什麼是【通用設計】?--通用設計的7原則
From: http://km.boco.com.tw/NewsTdcDetail.aspx?Bid=B20070611000011
- 原則一︰使用的公平性---設計應適應許多不同種類使用者。
- 原則二、適應性的使用方法---設計能適應不同人的喜好與方法
- 原則三、簡單易學的、符合人性直覺---不論使用者的經驗、知識、語文能力及專注程度,其使用方法應簡潔易懂
- 原則四、提供多管道媒介的訊息---不論周遭環境狀況,有效的透過不同的溝通媒介,讓使用者有效了解相關設計訊息。
- 原則五、容錯設計(可回復功能)---產品設計應盡量降低因意外或因不注意所引之錯誤
- 則六、省力之設計-設計應要有效率省力,舒服並不費力
- 原則七、適當的體積與使用空間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UE / UX 必也正名乎?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Human Centered Design
必也正名乎?
ISO 13407 -> ISO 9241-210
Usability -> User Experience
ISO內容,得要買了才看得到。
參考:Usability or user experience - what's the difference?
(from System Concepts Ltd.)
D公司,可不可以跟著改一下咩!
必也正名乎?
ISO 13407 -> ISO 9241-210
Usability -> User Experience
ISO內容,得要買了才看得到。
參考:Usability or user experience - what's the difference?
(from System Concepts Ltd.)
D公司,可不可以跟著改一下咩!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十書(中文版)
最近身旁的大家,似乎對介面/經驗設計越來越有興趣。
相繼有C小姐、M小姐要求推薦介面設計相關書籍。
乙醬覺得歷經一番徹骨寒冬,
難道春神終於來了!?
野人獻曝一下。
乙醬"十書",以下。
設計心理學─以使用者為中心、安全易用的日常生活用品設計原理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
作者:Donald A. Norman
譯者:卓耀宗
出版社:遠流
ISBN:9573240629
乙醬說: 英文的Bible,翻成中文叫作聖經。英文版封面的紅色茶壺是先知神器。
情感設計:我們為何喜歡(或討厭)日常用品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
作者:Donald A. Norman
譯者:翁鵲嵐、鄭玉屏、張志傑
出版社:田園城市
ISBN:9867705904
乙醬說: 見山不是山,認知心理學大師Donald A. Norman由使用性邁向使用經驗,菩提樹下頓悟的易筋經。
互動設計
Interaction Design
作者:陳建雄
出版社:全華科技
ISBN:9572155555
乙醬說: 翻譯講究,教科書級的寶典。一輩子只看一本,就這本啦!
劇本導引Scenario-Oriented Design-資訊時代產品與服務設計新法
作者:余德彰,林文綺,王介丘
出版社:田園城市
ISBN:9570406224
乙醬說: 學術與實務應用兼備,先說故事,然後做設計的方法。
簡單的法則
作者:John Maeda
譯者:黃秀媛
出版社:天下文化
ISBN:9789864178797
乙醬說: 新時代精神,MIT設計導師說簡單。iPod,像嗎?
決定未來的10種人:10種創新,10個未來/你屬於哪一?
The Ten Faces of Innovation
作者:Tom Kelley
譯者:林茂昌
出版社:大塊文化
ISBN:9789862130506
乙醬說: IDEO老板Tom Kelly說的,趕緊對號入座,好歹也要自High。
從需求到設計:如何設計出客戶想要的產品
Exploring Requirements: Quality Before Design
作者:Donald C. Gause,Gerald M. Weinberg
譯者:褚耐安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ISBN:9789867889584
乙醬說: 產品不能光自High,也要讓客戶笑咳咳。
優使性2.0(Usability 2.0)-網站經驗設計與使用者研究
作者:魏澤群
出版社:網奕
ISBN:9789866879333
乙醬說: 連連看,以網頁使用性為主軸。作者在右邊: 優使性筆記的Max。
人與物的對話
作者:方裕民/著
出版社:田園城市
ISBN:9867705211
乙醬說: 從認知心理學,到設計,評估的方法,一應俱全。由簡入繁,循序進漸,很適合入門閱讀。
操作介面設計模式
Designing Interfaces
作者:Jenifer Tidwell
譯者:蔡學鏞
出版社:歐萊禮
ISBN:986779480X
乙醬說: 雖然有些繞口,仍是O'REILLY出品,實用的工具書,介面設計語彙詞典。
書海蕩蕩;難免遺珠。以後再做心得報告,深入介紹。
相繼有C小姐、M小姐要求推薦介面設計相關書籍。
乙醬覺得歷經一番徹骨寒冬,
難道春神終於來了!?
野人獻曝一下。
乙醬"十書",以下。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
作者:Donald A. Norman
譯者:卓耀宗
出版社:遠流
ISBN:9573240629
乙醬說: 英文的Bible,翻成中文叫作聖經。英文版封面的紅色茶壺是先知神器。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
作者:Donald A. Norman
譯者:翁鵲嵐、鄭玉屏、張志傑
出版社:田園城市
ISBN:9867705904
乙醬說: 見山不是山,認知心理學大師Donald A. Norman由使用性邁向使用經驗,菩提樹下頓悟的易筋經。

Interaction Design
作者:陳建雄
出版社:全華科技
ISBN:9572155555
乙醬說: 翻譯講究,教科書級的寶典。一輩子只看一本,就這本啦!

作者:余德彰,林文綺,王介丘
出版社:田園城市
ISBN:9570406224
乙醬說: 學術與實務應用兼備,先說故事,然後做設計的方法。

作者:John Maeda
譯者:黃秀媛
出版社:天下文化
ISBN:9789864178797
乙醬說: 新時代精神,MIT設計導師說簡單。iPod,像嗎?

The Ten Faces of Innovation
作者:Tom Kelley
譯者:林茂昌
出版社:大塊文化
ISBN:9789862130506
乙醬說: IDEO老板Tom Kelly說的,趕緊對號入座,好歹也要自High。

Exploring Requirements: Quality Before Design
作者:Donald C. Gause,Gerald M. Weinberg
譯者:褚耐安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ISBN:9789867889584
乙醬說: 產品不能光自High,也要讓客戶笑咳咳。

作者:魏澤群
出版社:網奕
ISBN:9789866879333
乙醬說: 連連看,以網頁使用性為主軸。作者在右邊: 優使性筆記的Max。

作者:方裕民/著
出版社:田園城市
ISBN:9867705211
乙醬說: 從認知心理學,到設計,評估的方法,一應俱全。由簡入繁,循序進漸,很適合入門閱讀。

Designing Interfaces
作者:Jenifer Tidwell
譯者:蔡學鏞
出版社:歐萊禮
ISBN:986779480X
乙醬說: 雖然有些繞口,仍是O'REILLY出品,實用的工具書,介面設計語彙詞典。
書海蕩蕩;難免遺珠。以後再做心得報告,深入介紹。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HCI: Design Process
引用XXC部落格的Slides,其中介紹了設計研究中幾個重要的方法,非常感謝XXC的分享。
1. Persona (假面)
2. Scenario (情節)
3. Storyboard (分鏡腳本)
4. Use Case (使用案例)
推薦同好參觀XXC's Blog,有豐富的HCI相關內容。
XXC''s: http://www.xxc.idv.tw/blog/xxc/
不過,乙醬在前文中使用了不同的翻譯,就此對照一下。其實,是一樣的方法。
1. Persona (假面)> (乙醬: 使用者群像)
2. Scenario (情節)> (乙醬: 腳本)
3. Storyboard (分鏡腳本)> (乙醬: 分鏡圖)
4. Use Case (使用案例)
1. Persona (假面)
2. Scenario (情節)
3. Storyboard (分鏡腳本)
4. Use Case (使用案例)
推薦同好參觀XXC's Blog,有豐富的HCI相關內容。
XXC''s: http://www.xxc.idv.tw/blog/xxc/
不過,乙醬在前文中使用了不同的翻譯,就此對照一下。其實,是一樣的方法。
1. Persona (假面)> (乙醬: 使用者群像)
2. Scenario (情節)> (乙醬: 腳本)
3. Storyboard (分鏡腳本)> (乙醬: 分鏡圖)
4. Use Case (使用案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