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建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建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我家的設計師

N年前,F先生提出的構想,N年後,在Mydeco.com中實現了。F先生,是高超的3D建模高手,開了一家小公司,時常接受建設公司的委託,使用3D Max ren美美的建築外觀,和美美的室內設計,來補足小成本案例,沒有樣品屋,或者樣品屋樣本不足的窘境。F先生想要建立一套使用者也可以自己動手的設計工具:可以讓使用者自己當個設計師,或者作為使用者向設計師自我表達的溝通工具。F,的確看到了ㄧ個不錯的機會。

同樣的創意,卻以不同的面像呈現。mydeco以家具販售為利基,提供線上簡易的3D空間塑模和家具"拖拉擺設",讓使用者可以運用3D的呈現,預覽在自家空間擺設的樣貌。把滑鼠放在家俱上,就可以浮現家俱的售價與規格。即使不購買家俱,Ren好的圖也可以與大家分享,即使家裏沒有專業設計師,使用者也可以個人化,個性化地表現自己的創意。建模的程序大致上是:建造(Build)、粉刷(Furnish)、裝飾(Decorate),也就是建牆面、拖 拉式開窗開門、鋪地毯,指定牆面質感,最後擺上家具就大功告成。在使用上,建造的部分應該還是最難的,這似乎也和當初F先生遇到的問題相似。目前,mydeco也並沒有完全解決初級使用者的使用性問題,建模的程序還是頗複雜,似乎還是要專業設計顧問才能熟練地使用,"家家都有建築師"在這裡看起來還是浪漫的想法。

曾經建議F先生,行銷系統家俱(優美)或者居家家俱(IKEA)的契機,目前還是一塊待開發的市場。同樣的概念如果以增益實境(AR),由設計顧問在現地施行。藉由擺設可辨識的符號紙片(像是virtool之類的概念...),這樣就可以跳過使用者建立房間3D模型的困難了。

這樣也許可行??

參考mydeco網站: http://mydeco.com/rooms/planner/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UI Gathering 2009 十月

十月份的UI Gathering 又來了。
http://registrano.com/events/uigathering103109

十月三十一日舉行,十月二十一日開始報名,是數位建築與互動空間相關的課題。不過,這回我是沒法參加了。

主題是: "智慧建築:人與空間的完美互動"

這次的主題,預期和平面的軟體與網頁UI,應該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參加前最好要有心理準備。不過從空間的相度來看,互動的觀點,無疑的會是另一種設計思考的養分,從2D介面到3D的可觸碰空間互動元素,對GUI設計而言,絕對是另類的觀點。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兩種說法

建築是一種「真理實踐」(exercise in truth)。
建築是一種「敘事實踐」(exercise in narrative)。
~ P.185 建築的法則

紀錄片在於再現「真實」。
紀錄片在於呈現「真實感」。
~ 某著名Y導電視專訪

使用者研究期望能夠描繪「使用者的輪廓」(User's Profile)
使用者研究期望能夠捕捉「使用者的模式」(User's Pattern)。

不同的領域,都有不同的兩種說法。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我愛包膜

老實說,"貼鑽包膜"倒不是為了個性化,凸顯個人風格。很有可能,只是厭倦了產品中的"國際樣式"。

現代主義中強調的工業生產,在包浩斯的大師們的倡導下,發展到了極致。現代精神中強調的美學:精確、廉價、簡約、平等,最後卻發展成一種徒具形式的空殼,一個玻璃盒子。現代主義的精神變成獨具材料精確性的製造美學:鏡面、金屬和神格化的紀念性,還有代謝不良的肥大資本化現象。

建築上,經由世代的反芻,本土化、在地化的民族主義鄉土思維,總是在不斷的實驗中演進。甚至是戲謔風格,也會得到"加油"的掌聲。產品呢?有的,有人提倡手感經濟,第三世界平等交易,小規模的代價就是高價位和少數的樂活。能在開發中國家和標準化的金屬髮紋、高反射材質與果凍矽膠的產品"國際樣式"相抗衡,維持在地特色,就只有靠貼鑽包膜了。

似乎無法避免的,大量生產總是得以大型市場為導向,顧不得"神怕撞轎,人怕撞衫"的道理。所以聰明的以流行精品行銷,讓大家到市場買菜也最好背個7V。不甘寂寞的,仍然可以追求精神向度的滿足。就算頂著"俗艷"之名,也要"Bling Bling"一下。沒有嬉哈態度,至少也要有Circus熱血精神。

A牌小筆電,清淨如水直達無聊的邊界。保證書截角,可以充當光華三樓包膜的折價劵。轉念一想,這樣,說不定這是在工業生產外,對個別差異的一種尊重。如果這是一種刻意的節制,那會是一種值得讚賞的道德。相反的,如果是以菁英作為訴求,恐怕是不符合"工業標準"的。

設計四不要: (from Subject to change一書)
Design as aesthetics
Design as distinct role
Design as a thing
Design as savior or rock star

因為這樣,我跑到光華三樓,「老闆,包膜我要」。

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臺北藝術中心

北美館的龐畢度中心收藏展,昂貴地在一樓展場舉行,在B2則有臺北藝術中心國際競圖的作品展出。還有不少的設計圖稿與模型。三十八億台幣的總預算,的確是值得關注國際性競圖,上榜陪榜的建築師,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第一名: 魔術方塊 (OMA / Rem Koolhaas & Ole Scheeren)

第二名: 斧頭幫總部 (Morphosis Architects / Thom Mayne)

第三名: 都市蕈菇 (ABALOS+SENTKIEWICZ ARQUITECTOS / Jose Ignacio ABALOS)

臺北藝術中心國際競圖

基地位於士林夜市現址,鄰近劍潭捷運站,令人擔心對夜市文化的影響,國際性的表演藝術殿堂會不會對現有的庶民育樂產生衝擊,大家引以自豪的小吃美食,會不會就此消失。大餅包小餅、Jumbo炸雞排、130元牛排,以後還找不找得到,會不會將來都得加盟"微風"系列,坐電梯才到得了。路邊的賓果、娃娃機、空氣手槍、飛鏢射氣球,需不需要相約澎湖離島搏奕區,很怕來不及說再見,我的貧窮娛樂。

平面圖,曾看過某報評論報導,庫哈斯先生的特色似乎是沒有絕對準則的衝突美感,庫先生北京中央電視台被戲稱城市的牛仔褲,在雄厚的論述基礎下,打開偏離古典的不協調視界。是雄辯還是騙徒,實在是不得而知。庫先生用拼貼融合的元素,來解釋台灣多元的文化現象,張先生說: "太過於表面。"亂了六面的魔術方塊,和巨大的4(Pi) r^3表面。

庫先生的中國風,端午節划龍舟,正午直立生雞蛋。

乙醬看來,柴魚鹹蛋豆腐,倒是有人親土親的親切感。眾多作品當中還是最為傑出的。只不過,台北不缺世界第一的大傢伙。在地的、開放的、平民的公共空間:市民需要短褲與拖鞋踩草地。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CAADRIA在台灣

CAADRIA研討會,今年4/22-4/25在台灣舉行,由雲林科技大學主辦。對於從事互動設計、介面設計與數位建築的同好,應該並不陌生。
2009年主題如下: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 Integration, Intuition, Intelligence
http://www.caadria2009.org

景氣低迷,應該是重新回學校溫故知新,讀書複習功課,陶冶學術研究氣息的好時機。:-P....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明星的迫切

節目需要一個明星,好讓他/她和觀眾有一點心理上的連結。
選秀節目一個接著一個,看著看著,也歷經了三季,四季。
已經不太記得誰是第一名,第二名,誰拿一百萬,誰是PK王。
但是記得的名字,以後會被叫做明星。
塑造明星,這是媒體的社會責任。

明星的迫切,攸關想像的實踐、自我的投射,還有八卦雜誌的存亡。
新興產業需要明星,像是北邊天空需要一把勺子,才能指引眾生方向。
多虧有王建民,郭泓志,心靈糧食不必來自公視大愛台。
多虧有蕭勁騰,楊宗緯,歌聲傳情,不必用語言的木訥不知所云。
謝謝明星,有了明星世界更可愛。

誰是在地設計產業的明星,除了瘋狂進口舶來品大師,乙醬期待一個本土的Super Star,好讓心裏有一個超連結。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最後一場煙花

兩億煙花,告別世界第一,告別2008潤一秒,告別優雅董座陳敏薰,告別索尼1080HD。慶幸的是花飛煙滅後,不見惹人嫌的廣告字樣,這可是101除夕夜的最後一場煙花。不算完美,總歸是一個句點。

2009期待迷靡之花果樂園再驚艷,即使三分鐘煙火也要曇花一現。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認知的品質

認知的品質(Perceived Quality)是對於細節的講究,讓"設計"增進認知的品質。老實說,東西並不見得有多大的差異,但就認知上,或是更簡單的說:"這樣感覺好多了。"

很好,實際上很好,看起來不一定就很好。因為在認知上,或是相對於品質的天秤上,缺乏了那麼一點形而上的東西,不是科學,不是哲學,是感覺。

當然,壞東西不見得缺乏認知的品質,指鹿為馬仰賴說故事的功力。不是說說故事不好,只是不要太超過,小鹿斑比可以是仙人坐騎、天上神物,但是千萬別讓斑比長出牛角、鷹翅、魚尾。真的,如過這不是標示不清黑心商品,便是無以名之的四不像。

認知的品質不是包裝,更不會是過度包裝,新瓶舊酒,是要謹慎。

"這樣感覺真的好多了。"

依稀記得"裝飾及罪惡"。是阿道夫鹿獅先生說的吧。其實,基於需求,一點點心理的滿足感,覺得有被關心、照顧到,這樣,好像也不會太多!認知的品質和裝飾應該是不同層次的東西。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沙堡

好久不見,久違了!!

三芝淺水灣,塔頂上那顆,可不是油炸旗魚丸,更不是國手乒乓球,紮紮實實躲避球大的路燈燈罩一枚。

淺水灣沙堡構成,歷經兩小時,由M先生,A先生與乙醬合力完成。

直徑三公尺,雙層擋水牆,由競技場與巴別塔的概念發展而來,完全海沙之即時地景,有螺旋的力量,餘波盪漾,一種無可救藥的新古典。

T先生說:「When there is a winner, there must be a loser.」AIM馬雅沙堡組獲得海尼根一桶。

B先生說:「這是Architecture。」

真的嗎? 那麼,"Architecture",久違了!!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花枝招展

台客三人組之Scottie最新力作 :

Motivational Sense Organism

http://computation-emotion.blogspot.com/



如果覺得盆花無趣,塑膠花呆版,
"花枝招展",可以呈現仙人掌與捕蠅草的生物特性,
充滿性暗示的主題。


從畏縮,了無生氣的枯槁,到對於肢體、氣息、動作的敏感,
預告了誘惑,吞噬,才得以自我延續。

然後枯竭, 再為重生設下新的陷阱。

Scottie, 這樣的詮釋可以嗎? 這可不是富民厚生的主題喔!

乙醬一講: "Motivational Sense Organ". 祝福Scottie得大獎。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四四南村101朵雲

2008台灣設計師週在信義公民會館舉行, 曾經是台北信義區碩果僅存的眷村。 台灣本土設計師傾巢而出,策展方向相當生活化,以生活空間為主題:
像是餐廳、廚房、臥室、書房等等......
設計走向也以本土取材。概念的傳達, 常常出乎意表,惹人會心一笑。

錯過了今年,明年六月再見。
"I am not a plastic bag."
我愛LV,
更愛:
節能,減碳,綠化,環保。
請參考幸福生活研究院:

利器,數學指考過19分的法寶:
"搏杯"擦布。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終極個人化(二)

體驗一下荷蘭的圖書館。

荷蘭設計師Jelte van Geest所設計的一張椅子(Take a seat),只要透過圖書館卡,就可以驅動一張專屬沙發椅。

更炫的是圖書館人員的管理功能。瞧一瞧!

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超義窗外

這是超義窗外的景象,目睹小巨蛋施工到完工,然後進去聽村上龍的演講。村上龍說:"藝術就是把自己最不堪的面向,表現出來。"因為,愛錢的藝術家是藝術家最不堪的一個面向,所以,他要在紐約把作品賣到一億元。

600萬藝術出牆活動的LED建置,就在城市舞台臨八德路的幾何立面上,雖說,尺度的掌控有失周嚴,牆面很固執,一直不想與醒過來的小點點(Minimi)有太多的互動。不過從超義望去,時而少女臥案書寫,時而吉他男熱情高歌。這裡絕對是"窺探"灰階LCD窗景的最佳地點。

還有體育場的拆除與重建。當初傑董說文解字體育場正對面的足本大字:"大家來運動",依然記憶猶新。不過乙醬顯然運動不夠,胖了十來斤,翻箱倒櫃想要找尋當初體育場的紀念照,可惜早已亡佚。要不然兩相對照起來,一定非常有趣。真怪自己太粗心了,竟然讓如此珍貴史料從硬碟中消失,還有自己當時消瘦的身影。

來不及等到體育場竣工,所以,將來一定要回來瞧一瞧。

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再見達威 / 廣達

科技感十足的廣達總部,兩層樓高的大階梯真的很壯觀,回想起以前做Savana城市紀念館設計練習的概念。小小的白色身影,可以看出建築物的尺度宏偉。只可惜內部禁止攝影,無法拍照,只得在門外留念。時間短暫,但回憶美好,再見了達威 / 廣達。

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看見建築的聲音

作者:周瑞萍
出版社:大塊文化
ISBN:9789862130049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9802

「不喜歡一個人為什麼不能直說,就算不喜歡一個地方,都不談到就行了。」
~ Rae

猜猜看,到底是什麼地方?答案就在第16頁。

很可愛的建築繪本,還有很可愛的主人翁:Anini、Kuly、Dodo和Vi,出沒在恬靜的建築遊戲場裏。不知不覺中,就讓乙醬神遊了101處經典。我很想帶著小乙醬、迷、咪咪、雷雷在廊香教堂的草坪上打滾。

備註:
a. 咪咪: 玳瑁白,阿媽級驕傲的紐約客,眼睛上的白斑,看起來像是挑著眉說:「我很忙,別吵我,喵!」
b. 雷雷: 虎斑,曾經是混菜市場的,有膽識。虎背雄腰,君臨天下。然而,英年早逝。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火鍋使用者經驗

以火鍋經驗來詮釋「簡單」,似乎有點天真。然而,前田約翰(John Maeda)先生說的「簡單」學,絕不是「單調」或「匱乏」。或許,是要在人類極端複雜的行為當中,找尋簡單共通的模式(pattern),來熬煮如同火鍋般豐足的內容。

火鍋是懶人的水陸大餐,舉凡豬肉、羊肉、牛肉、鮮蝦、蛤仔、玉米、青菜、白菜、芋頭、豆腐、金針菇、豬血膏、貢丸、蛋餃盡可以溶於一鍋高湯,烹煮出類比式的感動,饕客可以任由味蕾肆意切分味覺頻譜,反芻大蒜與沙茶的餘味芳香與湯汁豐富的層次。三五好友閒話家常時,完全不用為吃相和滿桌的蝦殼擔心,也不用勞心去算計湯汁中的幾何碎形。感覺不用打檔,在合理的模式下,按直覺混搭拼貼,不一定會讓事情變得很複雜,但是肯定得更加用心。

後現代建築大師范裘利(Robert Venturi)說: "Less is bored." ,乙醬覺得"Simplicity won't be bored."。「簡單」也可以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