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趨勢八構面

最常聽說的是PEST(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論趨勢,也是產品未來基於大環境趨勢構面上的預測。只要加入"Environmental"就變成STEEP,再加"Legal"和"Ethical"兩項,就成了STEEPLE。T大的T老師在使用者研究這門課中,就是利用這隻"害蟲",來進行某產品/服務主題需求的延伸,然後再利用使用者回饋來驗證的。

在昨天Decnology(科技設計加值聯盟)的成立大會上,W先生,說德國人預想未來,賓士概念車的設計師利用八個構面:
  1. 自然(Natural)
  2. 人口(Demographic)
  3. 社會(Social)
  4. 文化(Cultural)
  5. 經濟(Economic)
  6. 技術(Technological)
  7. 政治(Political)
  8. 法令(Legal)
話說德國章魚哥保羅對於預測未來很有一套,在世足賽出盡了鋒頭。德國TACO這八隻腳,非常夠用了!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行為觀察的詮釋

田野研究中對於行為的觀察,要有個人的詮釋,用事實佐證,然後言之有物。D先生說:如果使用者研究是完全的客觀,不一樣的研究者,做出來的東西結果都一樣,那研究的深度就有問題了。

感覺上,好像不是科學的態度,以前不是說科學就是要能經過實驗不斷的驗證,結果永遠都要是一樣的嗎? 重點應該就在於"詮釋"了。好像是化學式的兩端,一邊是使用者、環境和行為,另外一邊則是對於原始材料(raw data)的融會貫通所外化的模型。人、事、地、物,無論是怎麼樣深入的跟蹤、觀察、研究,畢竟無法照顧到時間的因素,對於事實的描述怎麼說都是片斷的呈現,因果關係的時間軸加進去,故事才會跑出來。

"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 無非是要從片段現實中,萃取事件的動機,認知的基模,這種東西到底才能夠構成行為的模式,一種很底層的東西,具有某種普遍性,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D先生所講的深度,大概就是在這裏了。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TEDxTaipei

TEDxTaipei倒數計時,看直播...

這是TED台灣主辦的第二年,在華山藝文中心舉行,票價不斐,還好有網路直播可以看。

看TED網路演講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MIT媒體實驗室的那一位印度天才學生所講的:"第六感裝置"。短短十幾分鐘的內容展演,讓全場的觀眾起立鼓掌。台灣的規則大致相仿,講者必須在十八分鐘內,呈現個人或團體創意工作內容的精華。

本次的主題是創意三部曲: Unlearn. Play. Inspire。講者包括美術指導、考古學家、攝影師、油畫修復師、詩人、導演、世博首席藝術家、建築師、創業家, Frog Design創意總監, 前IDEO日本工業設計師, 音樂家等等。不曉得哪一位的魅力與努力,可以讓大家驚艷的起立喝采呢?

特別一提的是,友好的應用劇本實驗室的余德彰先生,也在此次TEDxTaipei受邀參加,並安排在早上Unlearn的議程中。對於劇本法創意導引有興趣的同學們,別忘了來看看喔!!

看到台灣也有那麼多的特異功能人士,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真教人高興。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筷子與生活型態

W小姐在高鐵上說了這則故事,據說是台大L教授某場演講的內容,說的是生活型態對於生活用品設計的影響。

筷子,是東亞各國常用食具,然而各國卻略有不同:日本筷子略短,頂端較尖,韓國筷子的特點是其不鏽鋼材質,華人社會則是使用較長的木、竹筷,頂端切平。

筷子形式細微的不同,肇因於不同的生活型態:日本飲食多以個人餐點為主,盤子小,離自己近,獨自享用,短筷子容易操控,輔以形尖的筷頭,應付滑溜的冷食生魚片。韓國則地處高緯度區域,天氣寒冷,飲食多鍋物(就是火鍋的意思),金屬的材質有助於導熱,傳遞食材的溫度,除了色、香、味以外,還加強了觸覺的體感。華人社會則以圓桌合菜熟食為主,強調團體成員的分享,於是筷子得要長一些,平頭的筷子則避免插、穿、刺的動作,營造優雅的姿態,照顧他人的觀感。

挺有道理的,不是嗎?

筷子的設計直接反映到生活型態,物件是五感的延伸,環境的反應,以及社會性的需求。不知道"免洗筷",訴說的是甚麼樣的道理...也許是某種心理性的渴望,像是"潔淨"等等...化學漂白劑相對於大腸桿菌地一種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