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乙醬經驗
聊一聊 * Usability * eXperience * Interface * 吧!!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趨勢八構面
最常聽說的是PEST(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論趨勢,也是產品未來基於大環境趨勢構面上的預測。只要加入"Environmental"就變成STEEP,再加"Legal"和"Ethical"兩項,就成了STEEPLE。T大的T老師在使用者研究這門課中,就是利用這隻"害蟲",來進行某產品/服務主題需求的延伸,然後再利用使用者回饋來驗證的。
在昨天Decnology(科技設計加值聯盟)的成立大會上,W先生,說德國人預想未來,賓士概念車的設計師利用八個構面:
自然(Natural)
人口(Demographic)
社會(Social)
文化(Cultural)
經濟(Economic)
技術(Technological)
政治(Political)
法令(Legal)
話說德國章魚哥保羅對於預測未來很有一套,在世足賽出盡了鋒頭。德國TACO這八隻腳,非常夠用了!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行為觀察的詮釋
田野研究中對於行為的觀察,要有個人的詮釋,用事實佐證,然後言之有物。D先生說:如果使用者研究是完全的客觀,不一樣的研究者,做出來的東西結果都一樣,那研究的深度就有問題了。
感覺上,好像不是科學的態度,以前不是說科學就是要能經過實驗不斷的驗證,結果永遠都要是一樣的嗎? 重點應該就在於"詮釋"了。好像是化學式的兩端,一邊是使用者、環境和行為,另外一邊則是對於原始材料(raw data)的融會貫通所外化的模型。人、事、地、物,無論是怎麼樣深入的跟蹤、觀察、研究,畢竟無法照顧到時間的因素,對於事實的描述怎麼說都是片斷的呈現,因果關係的時間軸加進去,故事才會跑出來。
"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 無非是要從片段現實中,萃取事件的動機,認知的基模,這種東西到底才能夠構成行為的模式,一種很底層的東西,具有某種普遍性,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D先生所講的深度,大概就是在這裏了。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TEDxTaipei
TEDxTaipei倒數計時,看
直播
...
這是TED台灣主辦的第二年,在華山藝文中心舉行,票價不斐,還好有網路直播可以看。
看TED網路演講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MIT媒體實驗室的那一位印度天才學生所講的:"第六感裝置"。短短十幾分鐘的內容展演,讓全場的觀眾起立鼓掌。台灣的規則大致相仿,講者必須在十八分鐘內,呈現個人或團體創意工作內容的精華。
本次的主題是創意三部曲:
Unlearn. Play. Inspire
。講者包括美術指導、考古學家、攝影師、油畫修復師、詩人、導演、世博首席藝術家、建築師、創業家, Frog Design創意總監, 前IDEO日本工業設計師, 音樂家等等。不曉得哪一位的魅力與努力,可以讓大家驚艷的起立喝采呢?
特別一提的是,友好的應用劇本實驗室的余德彰先生,也在此次TEDxTaipei受邀參加,並安排在早上Unlearn的議程中。對於劇本法創意導引有興趣的同學們,別忘了來看看喔!!
看到台灣也有那麼多的特異功能人士,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真教人高興。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筷子與生活型態
W小姐在高鐵上說了這則故事,據說是台大L教授某場演講的內容,說的是生活型態對於生活用品設計的影響。
筷子,是東亞各國常用食具,然而各國卻略有不同:日本筷子略短,頂端較尖,韓國筷子的特點是其不鏽鋼材質,華人社會則是使用較長的木、竹筷,頂端切平。
筷子形式細微的不同,肇因於不同的生活型態:日本飲食多以個人餐點為主,盤子小,離自己近,獨自享用,短筷子容易操控,輔以形尖的筷頭,應付滑溜的冷食生魚片。韓國則地處高緯度區域,天氣寒冷,飲食多鍋物(就是火鍋的意思),金屬的材質有助於導熱,傳遞食材的溫度,除了色、香、味以外,還加強了觸覺的體感。華人社會則以圓桌合菜熟食為主,強調團體成員的分享,於是筷子得要長一些,平頭的筷子則避免插、穿、刺的動作,營造優雅的姿態,照顧他人的觀感。
挺有道理的,不是嗎?
筷子的設計直接反映到生活型態,物件是五感的延伸,環境的反應,以及社會性的需求。不知道"免洗筷",訴說的是甚麼樣的道理...也許是某種心理性的渴望,像是"潔淨"等等...化學漂白劑相對於大腸桿菌地一種抉擇。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意見 (Atom)
讀讀樂
貼貼樂
►
2011
(2)
►
04
(1)
►
02
(1)
▼
2010
(23)
►
11
(2)
►
10
(1)
►
09
(1)
►
08
(2)
▼
07
(4)
趨勢八構面
行為觀察的詮釋
TEDxTaipei
筷子與生活型態
►
06
(2)
►
04
(3)
►
03
(4)
►
02
(1)
►
01
(3)
►
2009
(58)
►
12
(4)
►
11
(4)
►
10
(5)
►
09
(1)
►
08
(6)
►
07
(7)
►
05
(3)
►
04
(6)
►
03
(7)
►
02
(7)
►
01
(8)
►
2008
(79)
►
12
(6)
►
11
(3)
►
10
(4)
►
09
(4)
►
08
(8)
►
07
(9)
►
06
(4)
►
05
(6)
►
04
(8)
►
03
(14)
►
02
(12)
►
01
(1)
►
2007
(4)
►
12
(3)
►
11
(1)
疊疊樂
產品設計
(51)
隨意想
(41)
使用者經驗
(38)
設計研究
(28)
互動設計
(21)
嘉言錄
(21)
建築
(17)
策略管理
(16)
HCI
(13)
服務設計
(13)
體驗經濟
(13)
愛台灣
(12)
觀察
(10)
設計觀點
(10)
人類學
(9)
使用者研究
(9)
視覺化
(8)
Web 2.0
(7)
使用性
(7)
創意
(7)
研討會
(6)
讀書樂
(6)
迷說
(5)
介面設計
(4)
小說說
(4)
情意運算
(4)
流程
(4)
看電影
(4)
角色扮演
(3)
設計思考
(2)
未來奇想
(1)
看藝術
(1)
暖暖樂
Loading...
推推樂
follow me on Twitter
連連樂
不用數字的研究
幸福生活研究院
活潑建築部落格
美感經濟與風格社會的對話
迷樂果醬
設計教育的反映實踐者
遊石設計
應用劇本實驗室
薇兒薇兒睡不著
優使性筆記本
觀察與設計
EX-DESIGN
James' Blog
Leddy生活雜記
lex.idbi.us
Mr.PM
Scottie Chih-Chieh Huang
UIUI
XXC's Blog
Your Pinky
轉轉樂
DI Hybrid: 讀書會
HEMiDEMi黑米HCI共享書籤
HCI Bibliography: 人機互動資源
SIGCHI
醬醬樂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數數看(本日瀏覽/訪客):
追追樂
訂訂樂
輸入Email,訂閱乙醬經驗:
Delivered by
FeedBurner
訂閱
發表文章
Atom
發表文章
所有留言
Atom
所有留言
比比樂